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展现出中国错过的一段流行音乐传奇,借一个乐手展现一个时代,对我而言也是一种补课
最后20分钟向死而生的倾情表演令人心神激荡
公映版删节迹近掩耳盗铃,实在无聊
如果你是皇后乐队真正的死忠粉,难道不会对这部所谓的高分音乐传记片心存遗憾吗?赋予这部电影的所有荣光,又有多少是来自电影本身,而非沾着皇后乐队的光?空有造势,没有狂想,哪怕能在精神层面多迈出一步都是奢求,更别提跻身影史杰作之列了
从传记片角度,其实挺套路的
不过,结尾的经典再现,还是看到热泪盈眶,这就是音乐的魅力吧
从头到尾流水账八卦集,实在看不出编导有什么想表达
拉米·马雷克演技大爆发,虽然长得一点不像弗雷迪,但真是天生的影帝
服化道还原度颇高,几乎是在回顾纪录片与演唱会,马雷克的表演有些过,但配合歌曲还是很具有感染力,尤其最后wewillrockyou一段达到高潮
最重要的是每首歌与乐队的互动都十分配合剧情,不过歌曲有些喧宾夺主,全面性压倒剧情了
听过很多遍LiveAid演唱会的专辑,看到电影最后的高潮直接是复刻了一遍当年演唱会的现场,瞬间就被点燃了
前面的剧情虽然有点流水账,不过最后演唱会上再听Queen的那几首经典歌曲,歌词突然变成了Freddie命运的注解,有一种宿命感,突然有种从未听懂过这些歌的感觉,很感动!对于歌迷来说,花一张电影票钱看一场皇后乐队的演唱会,也值了
作为传记电影来说太流水账了,没有把重点放在音乐本身,不是在呈现他的音乐天赋和理想,而是一些鸡零狗碎的猎奇轶事
镜头切得极碎,莫名其妙地不停切换让人看得心烦意乱,缺少设计,简直像是没有城府的新手的作品(当然不是,所以非常意外)
重大槽点在于影片格局极小
在万人大合唱的段落居然加上了一个弗洛伊德经纪人后悔的镜头,也就这点diao丝心胸才能拍得出了
复古感做得很好,环境、衣着都营造出那个年代的样子,精致而美好
但是,作为年轻时对他们只听音乐而并不是很迷形象的粉丝来说,都实在无法接受这个大龅牙,讲真以前看演唱会我都不会太注意他的龅牙,影片中太夸张了,有丑化的嫌疑,看着太别扭
重现那场音乐会确实非常精致,但是当你想到这场面是特效做出来的,反而不如看原本粗糙的录像版本来得震撼,很多镜头运动非常无效,表现力弱,信息密度低
整体有一种洗版带来的快乐,值得从视效音效上过过瘾
本片从传记片的角度来说几乎是不合格的,仅仅用纯流水账式的铺开式叙事串联起弗雷迪的生活,对这样一个人物而言简直是暴殄天物
许多人都在称赞复刻的确精准,但复刻永远只是一种形式,并不能触及灵魂,这也是《波西米亚狂想曲》所没能做到的
好在最后的二十分钟胜在情怀,挽回了一点分数
电影真的是一个年轻的艺术,很容易成为别的更为历史悠久的艺术形式的载体
《波西米亚狂想曲》在叙事上比较中规中矩一点,像是流水账
但是外层包裹的技术加持,还是很厉害,尤其是音效的制作上
音乐在这部电影里完全超越了电影本身,大多数人为之感动的,并不是剧情,或者是表演,完完全全就是音乐
对于其他环节的感动,也都是跟着音乐步伐而来
流水帐的交待和富教化感的说辞,都让《波西米亚狂想曲》很难出类拔萃
我承认我也激越来着,并坚信血,总是热的
可它的好只属于皇后乐队,而难以归入到本片的名下
有说法认为,艺术只属于艺术家,但你能被艺术有所灌溉,你也是艺术家的一员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艺术能引领我们奔向不可知的远方,也能将我们推向永不见底的深渊
它让我们在尽数怀疑之后,永远心绪难宁地进入到一个陌生的地带
我所钟爱的艺术家传记,都有点神秘感,《波西米亚狂想曲》缺的就是这个,那里的人都太正常了
惟一让人生厌的人物保罗,又太无可取之处
而片中出现的那只猫,也应是观众之一,可摄影机并没有去观察它的神态,也没有停留太久
“妈妈,我刚杀了人
用枪抵着他的头,扣动了扳机
妈妈,人生才刚刚开始,但我却把它毁掉了
”这是《波西米亚狂想曲》中的歌词大意,但全片和这段歌词好像没有太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