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描写了一个叫龙孟华的湖南人,参与反清革命,流亡海外
日本友人玉太朗发明了世界上最先进的飞艇,载着他在世界各地寻找失散的妻子,其中有一些来源不明的人(暗示来自月球)驾驶着远远超过人类科技水平的气球飞临海岛
最早可追溯到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的《新大西岛》(NewAtlantis)(1617年著,1627年发表,中译本1938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以一种科幻游记的形式出现
早在1638年,英国历史学家弗朗西斯·戈德温《月中人》(TheManIntheMoone)与英国作家约翰·威尔金斯《月球上发现一个世界》(DiscoveryofaWorldintheMoon),均谈到人类总有一天会登上月球
由此可见,欧美科幻小说的历史要早于中国100+年以上,而历史的积淀是至关重要的,造就了很大科幻文学大师和典型作品
如基地系列、沙丘系列等
刘慈欣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谈到《2001:太空漫游》这部上世纪60年代的科幻片对自己的重大影响,他谦虚的认为:“我所有的作品只不过是对克拉克(《2001:太空漫游》原著作者)的拙劣模仿
”广泛的内涵:科幻文学延伸至各个领域常识来看,欧美向来重视好奇心、尊重想象力,因而推动了科幻领域的关注度
其实不然,在欧美科幻领域,并不是只有硬科幻才叫科幻,并不是理工男才能写科幻,他们赋予科幻以丰富的内涵,让科幻的概念大而泛化,如心理学、人类学甚至哲学,从而吸引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作家加入科幻创作,以称为科幻作家为傲
在欧美,科幻文学领域已经开创了多个流派与分支,根据亚马逊的图书分类检索,就有20种以上
在亚马逊英文站中,科幻图书销售榜也有不少类似《使女的故事》、《华氏451》这类一点也无科技感的经典图书
在亚马逊英文网站上,科幻类图书共有超过6万本,科幻作家超过5000名
而在中文亚马逊网站上,科幻类图书仅有2000余本,科幻作家仅有194名,国内作家仅有113名,国内科幻书目仅有364本,国内中小学教材收纳最多的还是国外科幻文学作品,如《海底两万里》(1870年出版)
深入的普及:科幻以多种形式延伸科幻在一定程度上带有科普的性质,文学书籍是一种形式,但还不足以深入到大众,需要以多种形式吸引更多的普通大众
如大家耳熟能详的漫威漫画公司(MarvelComics)、DC漫画公司(DetectiveComics),当然也有人认为漫威创造的人物是属于奇幻
根据《中美科幻电影数量比较及对我国科幻电影发展的几点思考》等资料显示,1995年到2018年,美国共拍摄了433部科幻电影,中国(大陆)仅拍摄了4部科幻电影
当然,美国还拍摄了更多的电视剧
全球票房排名前20的电影中,除了《泰坦尼克号》、《速度与激情》、《哈利波特》、《冰雪奇缘》、《美女与野兽》、《小黄人》等7部电影外,全部是美国科幻片,2009年上映的《阿凡达》27.88亿美元票房纪录已经保持10年,如果将奇幻类也算上,前20名只有2部是传统故事片(《泰坦尼克号》、《速度与激情》)
国内能够加入全球科幻大片的只有《流浪地球》(2019)
在奖项方面,世界级的科幻大奖多发起自欧美,并且对科幻的形式给予多样化
世界科幻小说协会(WSFS)的雨果奖,从1963年开始颁发,2015年,刘慈欣就曾获得雨果奖
目前,雨果奖已覆盖最佳科幻影视作品奖、最佳科幻作品奖、最佳科幻杂志奖、最佳科幻美术奖等多种形式
中国大陆唯一的科幻小说是银河奖,设立于1991年,只奖励小说作品
但有差距并不代表我们赶不上
2019年,《流浪地球》电影大火,2019年也被确定为中国的科幻元年
同时,历史的脉络说明,科幻领域的兴盛与科技水平的兴盛密切相关
随着中国科技水平的发展,随着关注科幻的人群越来越多,相信中国的科幻一定会迎头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