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部片
可能犯了少数人的忌讳
却让大多数人,在后台一再留言,请Sir一定再说说它
然而Sir相信,它迟早不再会是禁忌
所以今天Sir更想说说,这禁忌是如何被导演拍得,让绝大部分观众,都为之感动、难忘的
这可是纽约电影节有史以来最长的鼓掌
而且电影也带动了一波打卡潮,据说在取景地克雷马(Crema),夏天在街上走着的,只有两种人:没看过《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来度假的意大利本地人
和看过《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来打卡的世界各地影迷
那里的克雷马大教堂,是文艺复兴意大利最杰出的建筑家布拉曼特的著名作品
这里也是导演Luca的故乡
导演原本打算把拍摄租用的别墅买下来,可惜资金不够,所以他将对它全部的爱呈现在影片里
01电影不旧,很多人记忆犹新,所以Sir只帮你简单重温一下
故事发生在1983年的意大利
讲了两个年轻人,开始不好好说话、中间不好描述、结尾不舍分手的故事
第一位主角,甜茶演的,Elio
17岁,老爸是考古学教授,老妈是知识分子,平时爱看书写歌游泳,过着闲适的生活,但是……青春哪有不迷茫
Elio经常面对窗外,露出忧郁的小眼神
他20出头,纽约来的犹太青年,聪明,身材高大,第一感觉有点小神秘
他是来教授家配合做点研究工作的
可别小瞧它简单,这部片钩子不少,而且每一个钩子,都能准确地击中一批人
第一个钩子,是关于夏天的回忆
意大利不见得人人去过,但夏天,只要是个美丽而闲散的夏天,谁都喜欢
比如跑去镇上,找本地大叔打牌喝酒
剧组花了近一个月清空别墅,然后布置了从不同地方搜来的家具古董以及雕塑,只为营造出充满阅历又轻松的家庭氛围
第二个钩子,是它够潮,能够击中年轻观众
是那种时装周的潮吗?不是
是复古的潮
而且是很多中年人穿出来丑……但里面主角一穿就很有味道的潮(这就真厉害了有没有)
电影里是八十年代
两个主角穿的海魂衫、Polo衫、小鳄鱼条纹T恤、人面纹衬衫……很多网友都眼馋
最骚气的,是那种很短的平角短裤
一部老小说,一个老故事,就这样给很多观众,留下了年轻的第一印象
02光有上面这些当然不够
爱情片,关键是戳心
可这是同性电影,导演如何保证能让所有观众产生共鸣?首先,要有能击中所有人的情感细节
很奇怪啊,爱情这东西刚刚开始,有一方总是谨慎,甚至可能是抵触的
就像Elio
他开始并不喜欢这个外来者
而是青春期的Elio,自己心里别扭(爱过的人都知道)
好,爱情Sir就说这么多
为了让异性恋观众也能有体会,导演还加入了兄弟情——不是每个成长的少年,都会幸运地遇到一个引路者
父亲是,但父亲毕竟不能一起玩,一起成长
而Oliver,就承担起了这样一个陪伴成长,顺便打开Elio心扉的角色
他察觉到Elio的紧张和别扭,会告诉他放松,夏天多好
电影里很有意思的一段,是Elio弹琴
他明明能弹好,但就是不好好弹
一会用李斯特去弹巴赫,一会又用布索尼弹李斯特的巴赫……听不懂没关系,总之,Oliver显然看出了Elio的鬼马个性,以及他躁动不安的小才华
每当我演奏到那一段,都把它当作一份小礼物送给他
爱情的味道,被冲淡了
然后,就要做减法,去掉那些可能让主流观众不舒服的细节
03如果你从头到尾认真看过片,你肯定会发现,它和一般的同性片不同
它不刺激,也不难理解
导演曾在采访中说:我并不想把它拍成同志电影
这部片是在讲我们如何认真对待一段感情,成为你想成为的人,让自己陷入对方的凝视当中
经过导演的操刀,它让这种特殊的情感超越了性别,甚至有点超越了友情和爱情
于是,做减法
《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是根据作家安德烈·艾席蒙(AndréAciman)的同名小说改编的,卢卡导演接受剧本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删
裸露,删
大量同性恋人的内心独白,删
而且电影的拍法也有意思
一般类型片,几乎不可能完整地遵循故事发展顺序,总是拍完A地的几场戏再去B地,这样省时省力还省钱
但本片不是,它是老老实实按照时间线性顺序拍的
导演的目的很简单,为了真实感:我想和观众一起见证演员和故事的成熟
他们一起做饭,一起放电影看,一起去小镇吃东西,这样才培养起了一种当地生活的闲散感
如此,夏天的记忆,外表的时尚,小镇的舒适,成长的困惑……终于一起作用,消除了我们对一场恋爱的陌生感
04减法做完了
加法有吗?打动观众的不止是爱情
更多的人,从里面收获了人生感悟,堪称高级
这是个非典型的高知家庭,影片中爸爸“另类”的教育方式,击中了很多观众
Oliver才刚来没多久,他就在学生面前装蠢,故意用一个语法错误,测试这个新人
发现Elio和Oliver有点别扭,他就开个车,带他们去加尔达湖打捞文物散心,暗暗化解两人的矛盾
而妈妈,属于“看破不说破”型
她明明看到了儿子的暧昧,但不试探,不询问,也不反对,只是旁敲侧击讲了个故事
这里是潘蒂诺镇(Pandino),在克雷马附近
这样的父母,真是偶像
这部片之所以能打动大众,最终的最终,是因为有这样一对父母,营造出这样一种氛围——理性、宽容
它不仅化解了同性歧视,甚至也化解了种族和其它一些阶层歧视
这不是Sir硬说的
而是很多网友,都被影片里这位爸爸的“亲子瞬间”所打动
但我不是这样的父母
为了快速愈合,我们从自己身上剥夺了太多的东西,以致在30岁时,感情就已破产
每开始一段新的感情,我们能给予的便越少,为了让自己不再有感觉而不去感觉,这是多么浪费!如何过你的一生是你自己的事
你只要记住,上天赐予我们的心灵和身体只有一次……现在,你充满了悲伤痛苦,别让这些痛苦消失,也别丧失你感受到的快乐
这段长长的父亲独白,diss了很多保守派家长作风,同时也安抚了无数儿女
被网友称为“全片最暖独白”
很多人因为这段话哭个不停,说怎么我就没遇到那么好的父母
身为“那大部分人”,我们到底能从中学到什么?我们看见导演和作者花费心机和精力,去雕琢故事、埋钩子,又是为了什么?有人说看同性电影“想吐”,Sir可以理解你的生理排斥
但选择敌视,有必要吗?Sir不是在号召你变得博爱,只是,要不要让自己宽容一点点
因为无论你是否反对,世界在变宽,这是世界的趋势
电影里爸爸教会儿子的是,感受
感受别人,感受世界,从而能更好地感受自己
好电影教会我们的,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