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讲述了一位青年对未来的人生进行思考和探索的故事
锡兰所执导的《远方》、《适合分手的季节》、《三只猴子》,先后拿下了戛纳电影节的评审团大奖、费比西奖与最佳导演奖
2011年,他的《小亚细亚的往事》提名第64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
2014年,锡兰导演终于凭借《冬眠》问鼎第67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
影片保持着他在创作上一贯的诗意风格
同时,在这部影片中,锡兰也对叙事、潜意识、台词的使用进行了全新的尝试
主人公锡兰正处于这样的状态之中
在毕业之后,锡兰只想回到家乡出版自己的小说集《野梨树》
然而,等待他的却是一个失去生气的家庭
他发现父亲沉迷赌马,母亲则日日用电视剧麻醉自己
小说的出版并不顺利,像父亲那般担任教师也不是自己的理想
锡兰陷入了迷茫之中,他与父亲的关系也日渐紧张
幸运的是锡兰终于成功出版了他的小说集,他也发现父亲是自己的忠实读者
锡兰极其善于捕捉风,风的意向在他的作品中已经实现了影像化的表达,到了《野梨树》中,则变得更为具象
在长满野梨树的家乡,风一吹过,树叶便沙沙作响
这样的响声为画面增添了一种广阔的空间感,令人仿佛置身土耳其的美丽乡村
在风中摇曳的不仅是野梨树,还有情人的依恋,故乡的絮语,以及那个对未来感到迷茫的青年人剪不断的思绪
影片节奏从容不迫,摄影镜头细腻唯美,充满了陀斯妥耶夫斯基式的诗意对白,剧情叙事全部暗藏于看似矛盾而又充满哲理的台词之中
野梨树,开始是纠结的乡愁,后来是紧攥的幸福
不再是突兀而孤独的存在,而是自然与希望的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