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19-04-16 13:07:38 点击次数:202

文/良小凉

要说春季电影界的大事,非第9届北京国际电影节莫属。

先是官方海报被网友调侃,太丑;

接着展映片单被影迷吐槽,太旧;

唯独开幕式红毯好评如潮,因为明星多、新闻多。

从3月到现在,北影节动不动就能“诞生”一个新话题,维持着它的热度。

但北京电影节就仅此而已么?

当然不是。

对于一个电影节来说,能否做好一个电影节的本分,才是更重要的。比如,主竞赛单元的评委,是否具有多样化的评选标准;主竞赛单元的提名影片,是否类型多元,具备统一的、高质量标准等。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将决定一个电影节的含金量到底如何。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与今年的北影节主竞赛单元评委会主席罗伯·明可夫,以及评委曹保平聊了聊,看看今年的北影节的主竞赛单元有什么不同,以及他们对15部主竞赛提名影片的看法。

评委来自6个国家,个个都来头不小

今年的北影节主竞赛单元的评委会成员,依然延续了去年的国际化特点。

主席由曾经执导过《狮子王》的美国导演罗伯·明可夫担任,他曾在迪士尼工作了12年,亲自参与了《小美人鱼》《美女与野兽》等经典电影,这也是他第二次参与北京国际电影节的评委工作。

来自中国的评委成员,有我们熟悉的曹保平和刘嘉玲。

曹保平拍摄过《烈日灼心》《李米的猜想》《狗十三》等多部现实主义题材,并获得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最佳导演。

曹保平跟我们介绍,他这次做评委,对题材几乎没有限制,只要在剧情上特别有创造力,或者说特别深刻的表达我也会喜欢,包括能在技术上特别特立独行。

首次担任北影节的刘嘉玲,在来之前,就已与梁朝伟取经。不过,她认为女性评委比男性评委更感性一些。对于主竞赛影片的评判标准,她更看重剧本是否扎实,导演的视野是否宏观,对人性的参透是否有力度。

其他导演,有来自智利的西尔维奥·盖约齐,他的导演处女作《胡里奥始于七月》被观众选为“20世纪最佳智利电影”,《镜中月》曾入围第47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来自俄罗斯的谢尔盖·德瓦茨沃伊,最新作品是《小家伙》,入围了第71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并获得最佳女主角。

来自伊朗的电影导演马基德·马基迪,曾凭《小鞋子》成为第一位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的伊朗导演。他执导的《麻雀之歌》,还在第5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上,拿下最佳男演员银熊奖。

来自英国的导演西蒙·威斯特,他曾拍过安吉丽娜·朱莉主演的《古墓丽影》。

在评委会阵容中,除了刘嘉玲和曹保平外,西蒙·威斯特与罗伯·明可夫都与中国有着不解之缘。

罗伯·明可夫,自1997年来到中国后,娶了孔子第76代后人。之后在中国拍摄了电影刘亦菲、李冰冰主演的《功夫之王》。现在正在筹备改编自《狼图腾》的动画电影。

罗伯·明可夫跟我们介绍,他在过去十年里,亲眼看到中国票房的告诉增长。现在,全球的电影制作者都想要制作出能够吸引中国观众的作品。

西蒙·韦斯特执导的首部华语电影《天·火》已杀青,进入后期制作阶段。影片由王学圻、昆凌主演,是一部“火山”题材的视效大片。

从这7位评委的背景来看,相同的是,每个评委都有着丰富的参加电影节的经验,并且有一套独立的审美体系和评价标准;不同的是,每个人在电影领域内擅长的类型和风格,都相差很大。

不禁让人联想,最后的获奖名单,到底如何平衡文艺片和商业片的比例。

15部竞赛片,有金棕榈遗珠也有小众佳片

今年的竞赛片,从775部报名电影中评选出15部。其中,境外影片12部,境内影片3部。

15部影片,大体可以分为这几类:

【已被国际电影节提名的片子】

阪本顺治执导的《半世界》,之前入围过东京国际电影节的主竞赛单元,故事聚焦3个39岁的男人,在人生过半的岁数,考虑如何度过余生。

斯洛·奈迈施执导的《日暮》,曾获第75届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提名,聚焦家族隐秘真相。

努里·比格·锡兰执导的《野梨树》,曾入围第71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剧情讲述一位文学爱好者,回到家乡出版书籍的故事。

3部影片中,知名度最高的要数锡兰拍的《野梨树》,之前在戛纳放映积攒的好口碑,或许可以继续在北影节发力。

【中国导演新作】

15部竞赛片中,有3部中国导演执导的电影。

《流浪地球》,春节档冠军,目前累计票房46亿。

《第十一回》,陈建斌第二部导演作品,周迅、陈建斌、窦靖童、春夏主演,剧情以话剧团为背景,展现了戏剧群体的恩怨纠葛。

《音乐家》,胡军、袁泉主演,聚焦音乐家冼星海的个人经历。

其中,曹保平毫不吝啬的对记者表示了对《流浪地球》的喜爱,他说我们中国电影在科幻领域,还有更大的可耕耘的空间。但如果竞赛片里没有比它更好的,那我们也可以说,中国科幻电影已经很不错了。可见,《流浪地球》拿奖指数非常高。

而陈建斌执导的《第十一回》,一直受到媒体的超高关注。参照陈建斌上一部导演作品《一个勺子》而言,如果质量能够对齐,甚至超越,那么不管是题材还是演员表现,拿奖系数也很高。

【小众新片】

剩下的9部天坛奖入围影片,丹麦影片《幸运儿彼尔》、印度电影《恐惧》、芬兰戏剧《开心点,糟老头》,伊朗剧情篇《此地》等,基本以小众新片为主。题材涉及宗教家庭、吸毒少年、对生活感到幻灭的都市男女等等。

这9部电影太新,对于题材和内容都不好做评价。我们在询问评委时,曹保平和罗伯·明可夫也是三缄其口,决定看完再说。

评委每天看3部竞赛片,看完一部立马讨论

每年的评委会讨论环节,都是媒体们争相关注的焦点。

评委会主席罗伯·明可夫,率先对我们介绍了本届评委会评论的流程。两年前,他初次来北影节担任评委的时候,学到了两种工作方法。一种是先看完所有电影,然后再和大家讨论;另一种,是评委看完一部电影后,立马讨论。

这次,评委会将采用第二种讨论方法,“我认为这种方式更加有效,因为我们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得不同的想法。”

对于评选标准,罗伯·明可夫也跟我们透露,他最看重3个元素:笑声、眼泪和激动,以及“这部电影所讲述的故事以及电影中的角色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

目前,主竞赛评委会已定下了评选的工作节奏。据曹保平透露,评委每天要看3部竞赛片,然后进行讨论。

相对于罗伯·明可夫的评选三要素而言,曹保平的评选标准更宽泛一些,更注重创造力,“你是不是有令人耳目一新的东西,这个是最重要的。”

作为7位评委中,唯一的一位女性评委。刘嘉玲说女性评委的立场,可能会更感性。但如果看到不好看额电影,会马上起身就走,因为觉得浪费时间。假如看到好看的电影,会一直探讨。

在来北京之前,刘嘉玲已跟梁朝伟偷师。梁朝伟把做柏林电影节评委的经验传授给她,希望她可以见识不同国家的文化,最新的拍摄手法。

采访最后,罗伯·明可夫也对目前国际电影节上出现的一些现象,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比如,去年戛纳电影节禁止Netflix出品的《罗马》参赛一事。他感叹,10-15年之间,电影行业发生了巨变,院线片拥有了固定受众,而其他类型的电影和剧集则选择通过流媒体平台播出,而非通过院线上映。

观众能从各种渠道看到各种类型的内容,在影院看到的电影种类反而会相对单一和局限。主要还是观众对于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的支持。


相关阅读

“寻找贾维斯”简史

胡厚崑:5G将帮华为运营商业务2019年获得两位数增长

养老金告急,如何才能攻克养老这道普世难题?

迪士尼砸钱拉开战事 跨界征讨奈飞苹果亚马逊

阿里云十年之变|品牌

电影发展局欢迎中央实行五项措施便利港产片进入内地

《素媛》原型罪犯将出狱 韩国实施新法监控性侵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