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19-05-05 10:07:25 点击次数:450

文/赛人Ifeng电影网罗海内外知名影评人,推出“Ifeng电影客座主笔团”

这是Ifeng电影和公众号“枪稿”联合推出的重磅策划,也是Ifeng电影客座主笔团第二期稿件

在“五四运动”百年之际,我们特邀著名影评人赛人执笔,随着“五四运动”至今的百年长河,用电影解读真正的“五四”精神,在光影中还原这场完成先进文化传播、民族精神洗礼的历史意义

他凭此片摘得金鸡奖影帝,那段在“巴黎和会”上的慷慨陈词,应成为他电影生涯中的保留曲目

顾维均言及山东,说它就像西方的耶路撒冷,都乃圣地,都乃文化根脉之所在

言下之意,此脉一断,国将不国

甚至可以说,没有这两位先贤,中国人不会是今天这副模样

还有一点,位于山东的泰山,乃封建帝王的封禅之地,那些九五之尊要在这座当时的“天下第一山”,受命于天,去领会君权神授的无上荣光

他拒绝在和会上签字

那么后来,我们的圣地山东是不是被日本收入囊中了呢?三年后,在美英斡旋下,中日两国于1922年2月4日在会外签订了《解决山东悬案的条约》及其附约,大致收回了主权

这一切,是否跟著名的“五四”运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呢?02“五四”运动是历届青年学子热血获得的最佳回报“五四”运动的导火索,自然是我们作为一战的战胜国为何还要丧权割地

有一点是必须要提醒的,在这场由北京发起,并很快席卷全国的政治运动,是在代表国家权力的签字笔还没有落在纸上之前,就已经全面爆发了

时任驻日公使章宗祥遭激愤的学生痛打,全身50多次受伤,两日内不能大小便

现场的巡警持袖手旁观状

交通总长曹汝霖侥幸逃脱,但他的住宅赵家楼被焚毁

在越发鼎沸的民怨中,章、曹二位便免职,陪同这二位的还有币制局总栽陆宗舆和总统徐世昌,皆纷纷下台

其同仇敌忾,宛若全国一盘棋

它最终以民意的全面胜利,北洋军政府的全面失败,而划上了一个圆满而辉煌的句号

不算北宋末年,由太学生陈东领导的爱国请愿行动,仅从公车上书算起,“五四”运动也是历届青年学子热血上涌后所获得的最佳回报

如果说,1917年11月7号,俄国阿芙乐号战舰的炮声给我们送来了实质性的、完全落地化的马克思主义

那么,“五四”则让更多的国人,知道了德国有两个大胡子,即马克思和恩格斯,也知道了共产主义不仅有饱学之士在研究它,还有更多人准备用他们的生命去实现它

中共一大十三位代表中,就有“五四”运动的活跃分子,即刘仁静和张国焘(尽管两人后来在党内的境遇极其复杂)

这二位的风采,在影片《建党伟业》中都有所体现,分别由黄轩和李晨饰演

而“五四”中最重要的三位学生领袖,段锡朋、傅斯年、罗家伦,后来都入了国民党

李大钊与陈独秀这两位中共的创始人围炉小酌时,李大钊言及他们这些最早接受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巨子应“顺乎潮流、推波助澜”,陈独秀非常豪迈地应道:彻底改变这个世界

黄建新和韩三平执导的这版影像,相当的激荡,震天的口号像是要裂破云霄

包括祖峰出演的邓中夏、包贝尔所扮演的匡互生都几乎要喊破了喉咙

在场面调度上也不是那么人潮汹涌

但有一种力量正在凝聚,并随时准备喷发,仿佛平地一声雷就要炸裂开来

这两部影片除了讲学生以外,也讲述了工人阶级第一次以一种崭新的政治力量加入到历史的洪流中来

俄国的胜利,是布尔什维克主义的胜利,是庶民的胜利,是无产者的胜利,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最最伟大的第一次

应该说,在所有的学生运动中,只有“五四”真正完成了先进文化的传播、民族精神的洗礼和对政权的动摇,这三项难上加难的任务

它如一袭狂飙,告诉所有对现实不满并尝试改变现实的人们,只有团结起来,行动起来,才能挣脱旧的锁链,去迎接一个新的世界

当时的说法,也就是要把德先生和赛先生请来——民主与科学,在那个黑暗深重的旧中国,让他们深切地感到,将来的世界,不是一个人说了算,也不是某个利益集团说了算,而是要站在更广泛人群的普遍愿望中去建立一个新的秩序

04 “五四”的精神价值,是爱国,也是求索关于“五四”精神,一直存在两种说法

一种是民主与科学,一种是爱国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我都认可改变国人的精神面貌,是这起运动的意义所在,只有去反帝反封建,才能把我们从旧有的桎梏里解放出来

所以也有人说,自“五四”以后,中国人才学会了自由恋爱,女权主义才开始浮出水面

只是近些年来,我细想“五四”的精神价值,还是爱国

它没有那么大而化之,那样急迫地要将国民劣根性来一个脱胎换骨

它的起源,源于国耻,它的落点,还是落在我们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大我,抑或集体主义上

他们的英雄梦,旌旗所指,还是那个连绵不绝的英雄梦

他们是时代的先锋,也是时代的宠儿

几乎没有一个学生在这起运动中伤亡,即使身陷囹圄,不少学生还享受着好吃好喝的待遇,一旦重获自由,则宛若英雄凯旋

军警们笑称:我们是丘八,他们是丘九,比我们还要厉害

为了阻止游行队伍继续浩荡下去,还有军警涕泪交加,跪地不起的身姿

那些求之不得,而辗转反侧的身影,一直回荡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神州大地之上

这些可以在文学里找,“五四”运动从新文化运动中直接受其惠荫

新文化运动的大本营,乃陈独秀创办的《青年》杂志,后改为《新青年》

在这本册子上笔耕者中,有一位是鲁迅

中国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就是在此发表的(徐克的《地狱无门》受其影响极重)

多年以后,鲁迅的小说集《彷徨》面世,其中有两篇是表现“五四”青年的

即《在酒楼上》和更出名的《伤逝》

《伤逝》是鲁迅一篇难得的爱情小说,几十年过后,被第三代导演的翘楚水华搬上了银幕,可惜成色不佳

《伤逝》要说的事情只有一个,要革别人的命,首先要革自己的命,而知识分子的软弱性可能直接造成了,这两条命都革不上

05中国左翼电影与“五四”精神上世纪三十年代,中国左翼电影异军突起,不少电影都反映了青年知识分子的苦闷,以及他们的种种无路

稍显明媚的是沈西苓执导的《十字街头》,生计再怎么难以为继,也不能丢弃掉理想

另一部是他更早期的《胜利进行曲》,说到革命,是要从内部开刀的,是要率先冲决家庭内部堡垒的,这部颇具弑父情结的影片,在田汉的笔下,是一代青年极为痛苦的觉醒

在上海的孤岛时期,就被第一代著名导演卜万苍搬上银幕,全片明星荟萃,制作精良

近三小时的篇幅,道尽了青年学子欲冲破传统禁锢时的种种艰难

它需要的不仅是你满腔的热忱、鲜活的生命,更需要你能与时代同步,而不被时代所左右的思想

这样,你才能油然而生地去相信未来,才能甘洒热血写春秋

新中国成立后,这样的影片少了许多,大家都忙于讴歌它的谛造者和建设者

崔嵬的《青春之歌》是部反映青年成长的影片,一个孤苦无依的少女在几个男人之间周转,每一个男人都代表着一种势力,一种力量,一种方向

林道静的选择,自然是大无畏的投身到革命的漩涡里

柔石的小说《二月》和这部处处散发着中国气韵的影片一样,都在告诉我们,仅凭善良和正义,对于无孔不入的传统势力而言,不仅会无济于事,还会适得其反

另一部影片的命运则更不济,1966年,由伊琳执导的《大浪淘沙》被打成了大毒草

1978年,才获得公映,便很快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

它讲述了四个青年,在革命道路上的各行其是

有人沉沧,有人掉转了方向,有人坚持了下去

全片是以一种思想史的高度来审视青年知识分子们在路漫漫中的上下求索

大概没有比这六个字能更好地形容当时青年人的心路历程

这套小说,后来被郑大圣改编成电影,尚可一观

06从“扩张小我”到“进入大我”的第四代导演新时期以后,还能散发“五四”意味的影片并不多,主要集中在第四代导演的身上,如滕文骥和吴天明联合执导的《生活的颤音》、黄蜀芹的《青春万岁》、史蜀君的《女大学生宿舍》、陆小雅的《红衣少女》、丁荫楠的《逆光》

在他们的精神世界里,是没有物质诱惑的,有的只是对普遍真正的探求,要将自己的芳龄与国家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他们甚至没有离愁别绪,没有对镜自览时的患得患失,有的只是扩张小我,从而进入大我之时的痛并快乐

这也造成他们之间的爱情没有依赖,只有成全;没有误会,只有因共同的理想而有了更深入的相知相伴

荒唐的是,还要为此举行一场又一场,看谁受伤最多,受伤最快的比赛

然后,掌声响起来,天知道,是兔死狐悲呢,还是幸灾乐祸

现在,我们在银幕上很难看到关于“五四”精神的中国电影


相关阅读

五一档票房破15亿!《复联4》一枝独秀国产片颓势

主力轮休备战欧冠 巴萨客负23轮联赛不败终结

参加真人秀压力大 杨幂回应:不想拖累团队

小游戏面临版号「危机」?

《巧虎大飞船历险记》定档6月1日 给宝宝沉浸体验

谷歌2019开发者大会下周开幕:8大看点一网打尽

马小平演唱《关公》走红网络

菲律宾某电视台公然播放《复联4》偷拍版

《哆啦A梦》剧场版首登月球 口碑票房俱佳确认引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