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18-09-21 04:39:25 点击次数:148

备受关注的碧桂园机器人战略,再次迈出重要的一步

9月8日,佛山市顺德区政府与碧桂园集团全资子公司——广东博智林机器人公司(简称“博智林机器人”)举行签约仪式,宣布机器人谷项目的正式落地

——打造10平方公里机器人谷,发力智能制造近年来,智能机器人的应用日趋广泛和深入

种种迹象表明,“机器人革命”已经来临,这不但会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也将深刻地改变全球制造业的分工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两院院士大会上指出,“‘机器人革命’有望成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一个切入点和重要增长点,将影响全球制造业格局,而且我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

”“我们不仅要把我国机器人水平提高上去,而且要尽可能多地占领市场

”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机器人产业,尤其是工业机器人的起步较晚,机器人在制造业的整体渗透率较低

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密度(台/万人)平均为80,其中韩国为728,日本为344,美国为342,而中国仅为72

在业内人士看来,国内市场需求牵引、产学研用结合、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实现机器人全产业链的整合,这才是中国机器人的未来出路

“我们期望与来自全世界的高校和科研机构携手,打造世界一流的机器人研发基地,为国家智能制造做出我们的贡献

”签约仪式现场,碧桂园集团董事会主席杨国强表示,碧桂园计划五年内在机器人领域投入至少800亿元,将机器人更广泛地运用到建筑业、社区服务、生活起居等各类场景当中

博智林机器人还将在顺德打造面积10平方公里的机器人谷

据介绍,机器人谷项目规划五个组团,包括以机器人龙头企业总部为核心的总部基地组团;机器人全产业链生产基地的智能制造组团;依托知名科学家研究实验室和优秀人才培训基地的机器人学院及科研院校组团;搭建机器人产业公共服务平台的机器人科研服务支撑平台组团;提供机器人众创空间、助力中小企业发展的李泽湘-博智林机器人创业园区

——借势粤港澳大湾区和地方政策利好,打造机器人产业生态圈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科技成果只有同国家需要、人民要求、市场需求相结合,完成从科学研究、实验开发、推广应用的三级跳,才能真正实现价值创新、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碧桂园想做的,是与世界一流的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共同打造一个机器人产业生态圈

沈岗说,机器人谷项目建成后,将实现从机器人人才培养、机器人核心技术和本体研发,到核心零部件和机器人本体生产制造、各类场景系统集成和实践应用的全产业链服务平台,为机器人产业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公布在即,备受关注

继美国纽约湾区、美国旧金山湾区、日本东京湾区之后,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将成为第四个世界一流湾区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组长韩正今年8月主持召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全体会议时说,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举措,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

专家指出,与当前世界三大湾区相比,粤港澳大湾区在面积、人口、经济体量上都可等量齐观,但在人均水平、研发投入、产业结构、科技创新等层面仍存在的差距,是未来需要重点突破的关键

而顺德作为广东乃至中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之一,近年来不断加速推进转型升级,以改革先锋角色开创出新时代的转型升级“顺德模式”

早在六年前,顺德就率先获得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复同意创建装备工业两化深度融合暨智能制造试点,成为我国首个智能制造试点

从最艰难时期颇具胆识和魄力的“腾笼换鸟”,到财政收入增速下降情况下依旧大手笔投入和推动科技研发,这些坚持如今都换来了实效

政府对创新驱动的高度重视、前所未有的投入、不断完善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给企业的发展提供了绝好的土壤和平台

越来越多的科技型、创新型企业在这里汇聚、成长

顺德军民融合创新产业园、华南理工大学科技园顺德创新园、美的库卡智能智造机器人产业基地……近几年,一个又一个重磅科技创新项目落户顺德

今年3月,广东省智能制造创新示范园和中德智能制造国际合作示范区又在顺德启动,项目总投资将超过160亿元,未来将打造千亿级智能制造产业集群

如今,借着国家和地方政策利好的东风,集合地产全产业链优势和千亿产业资源,汇聚全球专家及研究人员,碧桂园以800亿元的巨大资金投入强势进军机器人产业,备受关注和期冀

浙江大学校长吴朝晖等多位与会专家认为,碧桂园进军机器人产业、打造机器人谷恰逢其时,未来可期

正如美国硅谷聚集众多IT电子产业高端人才一样,未来的机器人谷将吸引全球机器人领域的顶级人才集聚在这里,形成引领世界先进机器人技术的研发团队,研究机器人前沿技术,实现机器人关键技术突破创新,建立智能机器人自主研发与生产体系,为推动新一代智能机器人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与技术储备,使机器人谷成为中国智能机器人最新技术的发源地,推动中国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

——集众者智,推进智能制造产业发展博智林机器人智能技术研究总院常务副院长,曾在世界四大工业机器人企业之一的日本FANUC供职的梁衍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但核心零部件高度依赖进口,需要通过加强政企学研的深入合作交流,共同推动中国机器人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中国科技大学校长包信和也赞同了这一观点,在他看来,以中国科技大学为代表的中国高校和科研机构,近年来在基础学科和高技术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特别是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类脑以及机器人方面取得了优异成果

对于未来的校企合作,包信和表示:“中科大希望与博智林机器人,在机器人、人工智能等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方面,以及人才培养、人才引进方面进行更深入的合作,优势互补,实现双赢

”据沈岗介绍,自7月启动招聘至今,博智林机器人已吸引了来自牛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海内外知名高校的超70名博士加盟,梁衍学就是其中之一

“初次来碧桂园时,并没有考虑是否加盟

”梁衍学说,“后来走进碧桂园SSGF工地,真正感受到这个企业的精益思维,没想到一个房地产公司竟然在把建筑工地做成数字化工厂,这正是从事精密机械行业所必备的基因,回家后我只用了一天时间就决定加盟这里

”除了充足的资金支持和企业文化中的精益思维,作为一家全产业链覆盖的房地产企业,碧桂园对机器人的需求巨大,也能够为机器人产业孵化提供更多的平台

据早前披露的半年业绩公告,碧桂园已签约或已摘牌的国内项目数为1991个,对建筑机器人有巨大的潜在需求

此外,机器人的应用还会极大程度地提升碧桂园既有的物业、教育、社区零售、医疗、酒店等生活场景的用户体验

对于碧桂园的现代农业和产城融合战略亦是有效的补充

正如杨国强所言:“目前,机器人只在很小的领域得到应用,碧桂园希望将机器人更广泛地应用到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

”早在今年7月,杨国强就公开表示,计划在中国和全球推广以顺德菜系为主的机器人餐厅,真正实现由机器人迎宾点餐、翻炒烹饪、端菜上桌、清洁打扫的无人化餐饮体验

“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简餐,而是烹饪工艺更加复杂的中餐,这对于机器人的柔性和精准度有更高的要求

”梁衍学表示,机器人餐厅虽然只是碧桂园机器人版图中的一小部分,却是碧桂园切入机器人产业的完美入口,因为当前市面上的机器人很难满足这些要求,“这实际上就是要求我们不能满足当前示教再现的机器人操作模式,而是要在当前的基础上,大幅提升智能化

”“在国家倡导智能制造、机器人产业发展方兴未艾和碧桂园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博智林机器人规划的建筑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在碧桂园的产业生态圈内具有巨大的发展前景

”上海西信信息科技创始人王超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碧桂园的全产业链布局能够为机器人产业提供更多的业务实践场景和资金资源支持,西信则能够依托多年的行业咨询和软件经验积累,为博智林机器人提供信息化相关的平台技术资源

对于双方未来合作前景,王超锋说他很有信心

可以看到,对于未来发展,博智林机器人已经有了非常清晰和远大的规划

据沈岗介绍,至2023年底,博智林机器人将在机器人谷引入万名全球最顶级的机器人专家及研究人员,吸引各类机器人、人工智能、新材料、微电子、生命工学等多维领域的创新企业进驻园区,完成机器人研发、生产制造与公共服务平台的无缝对接


相关阅读

“花呗式青年”:这个月潇洒 下个月紧巴

自如“甲醛门”背后:时间的博弈

北京:看护幼儿须有两名工作人员同时在场

对话Snapchat CEO:墨镜行业太暴利 迟早被颠覆

低迷的以太坊:慢挤泡沫走向成熟?

为什么说互联网企业难以垄断泰国的移动支付场景?

亚马逊如何引导消费者选择自有品牌?

专访王景春:二度合作张艺谋收获多,郑恺没偶像包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