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19-03-24 08:04:18 点击次数:145

本文是创投观察系列的第131篇

分享人:耐能创始人兼CEO刘峻诚

一颗芯片需要百万级以上规模出货量才能收回成本,像英特尔、英伟达、高通等芯片巨头都是提供标准化产品给各行业客户来实现规模化。虽然AI芯片的趋势是软硬结合,但现在很多AI芯片创业公司却成为系统集成商。芯片产生不了足够营收,通过系统集成项目来撑。对AI芯片创业公司来说,哪些市场容易规模商用AI芯片?AI芯片需要“软”到何种程度?

首先,安防和自动驾驶领域对AI芯片创业公司是非常有挑战的。除手机外,安防是最清晰的AI芯片应用场景,多数创业公司扎堆投入,宣称各种参数碾压传统芯片巨头,然而最终落地商用的多是摄像机硬件以及安防平台、新零售等软件解决方案。创业公司如果没有绝对技术领先,单颗NPU很难PK传统芯片厂商如海思集成NPU的SoC。而自动驾驶的挑战在于长周期,而且也是巨头环伺,创业公司的资金和人才实力能否撑到产品量产,这充满很大不确定性。

相对而言,智能家居和个人智能设备是比较好的切入点。其一,这个市场很碎片化,需求普遍没有得到满足,尚未形成像安防一样的巨头玩家;其二,这个赛道对芯片功耗、体积、算力、成本的要求都很严格,创业公司某些方面的优势可以得到充分发挥;其三,这个赛道的量够大,每个单一产品例如空调、冰箱、智能门锁、玩具、智能音箱等的出货量都可以达到百万级以上。


相关阅读

为什么民营企业家爱买房?

美加狮发布4款全新RAT系列鼠标:自定义掌托+配重

乌镇“触网”这五年:在“虚实”之间遇见未来

谷歌纽约大举扩增办公楼,可容纳1.2万名新员工

为什么说传统的公交系统比“共享出行”更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