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19-05-06 16:03:37 点击次数:148

邵岭  好莱坞大片《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以下简称《复联4》)上映后,票房高企的同时,碾压式排片也引发高度关注

统计显示,该片上映以来,几乎日均排片超过80%,最高接近84%,之后尽管回落到60%左右,仍然甩开同档期其他影片一大截;在不少影院,这一态势持续到了五一小长假结束

以单片雄霸天下,《复联4》并不是首例

2013年,《速度与激情6》引进内地时,排片率超过同档期排名第二的影片30个百分点;同样是2013年,《私人订制》上映首日,排片率达到61.8%,创下当时的档期排片纪录,引发一片哗然

压倒性排片不仅剥夺了观众的选择权,也挤占了其他影片的放映空间

比如此次与《复联4》同期上映的国产影片《撞死了一只羊》,首日排片占比不足3%,之后更是每日愈下

作为该片监制,王家卫发文呼吁为中国艺术电影留一片天空:“花有五色,是为缤纷;大千世界,方得精彩

”“观众应该有选择的权利

我们在这里,和中国的电影爱好者在一起

”  但这一现象在中国电影市场存在多年,却始终无法破局

无法破局的原因之一,是影院面临的现实压力始终没有得到纾解

国内大多数影院都面临着运营成本、物业和租金等压力,一部有卖相的影片不仅能够带来直接的票房收入,还能够因为人气而带动爆米花等其他商品的销售

在这种情况下,尽管《撞死了一只羊》有威尼斯电影节的奖项背书,但它能够为影院带来的经济效益是有限的,作为影院经理,这并不是一道太难的选择题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被贾樟柯等人一直奉为理想的法国模式很难得到移植

所谓法国模式,就是一部影片在任何一家影院的排片量不能超过三分之一;而卖座影片能够获得的优待,是延长放映周期,以时间换空间

很显然,对急于把钱放到口袋里的影院来说,这个模式行不通

无法破局的另一个原因,是电影样态还不够充分与丰富

我们可以拿北美电影市场来做比较:尽管不像法国一样由政府出面对单部影片的排片量进行限制,却有市场自动进行调节

电影学者石川曾经做过这样的解释:“没有一条院线、一家影院敢把大部分银幕拿出来放同一部电影,因为同期有竞争力的电影很多,把宝都押在一部电影上,那其他片子的钱你还赚不赚?”  正如有业内人士所指出的,压倒性排片这一现象屡屡出现,其背后是我们并没有实现真正的院线制

院线制的实质是分众,是不同影片的同期放映,而这样做的前提是有足够多具备相近市场竞争力的影片

我们来看看《复联4》上映时的情况:一些原先定档五一的影片,比如夏雨、胡军主演的《东北往事之二十年》,张晋的新电影《九龙不败》等,都在《复联4》面前打了退堂鼓,以撤出该档期而告终,导致同一档期的影片总体数量偏少

然而黎巴嫩影片《何以为家》在五一档逆袭的案例,充分说明了市场对不同电影的多元化渴求,也给我们的电影人上了生动一课

困局难解,但不能不解

希望此次《复联4》的霸榜现象,能够让业界更加重视当前中国电影产业在诸多环节上的问题,重视高质量的生产和合理的布局,从而实现市场资源的公平性和电影文化的多样性

毕竟一个健康的电影市场,最终应该让制片方、电影院和观众都得利


相关阅读

俱乐部三年八冠!日趋完美的朱婷是中国女排的希望

中国科协回应提名李彦宏增选院士:贡献在搜索引擎

巴菲特投资的第三家中国公司,会是哪家?

《七日生》公布九大线索 制作向美剧靠拢

从电影档期的“温差”看产业发展空间

人造肉的市场逻辑:投资新宠还是接盘骗局?

阿里合伙人彭翼捷全面退出阿里系?支付宝辟谣

陈若轩官宣“比利时推广大使” 称愿做两国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