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知识产权避“坑”系列」中的一篇。目标读者:每一个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创造价值,但尚未认真思考过如何好好保护这些价值的创业者。
本篇点出了洞察大厂战略的一种方式。
作者:小明;编辑:孟小白
PhotobySarmadMughalfromPexels
自1月29日以来,腾讯接连申请了“腾讯出行”“腾讯乘车卡”“乘车快报”“腾讯乘车码”“腾讯打车”等多个交通领域的商标。引起各方面专业人士的激烈讨论,最终得出腾讯将把出行领域作为未来发展一部分的猜想。
BAT等巨头的一举一动,都决定着某个企业,甚至整个行业的生死存亡。他们的企业战略发展方向,对于创业者,企业主和战略评论者来说是迫切想要关注的。
对于腾讯具体的布局如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篇文章并不做深度探究。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腾讯新战略曝光的切入点是知识产权。
因为巨头对于知识产权的重视程度很高,而商标、专利的注册与申请都需要时间,对于已经被别人抢注的商标还要运用法律手段解决纠纷,因此知识产权的保护不得不提前实施。但这正是因为这样,对于不轻易透露战略布局的巨头们,从商标注册情况和专利申请信息中发现一些蛛丝马迹成为一种全新的企业战略观察方式。
以商标为例,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品牌、产品、服务、甚至一个功能,一句文案,一行代码,都有进行知识产权保护的需求。申请商标的费用对大公司来说不是大问题,然而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能力是有限的。大企业纵然有专门的知识产权部门,但不可能每一项业务都亲力亲为,因此大部分基础性流程性的工作交给代理机构。
然而与代理机构的沟通对接也需要大量的精力,结果就导致巨头也必须按照重要程度分配知识产权的保护,对于不同业务方向,不同重视程度,采用不同程度,不同方式的知识产权保护。
对于业务处于初始阶段的产品,前期注册少量商标,待产品成型,观望市场走向,产品最终效果,循序渐进再进行多类别注册,甚至更深层次的近似商标注册。用知识产权布局预测巨头发展战略也就因此具有了可能性。
以腾讯为例,腾讯商标注册量有近三万个,每年的商标注册量都在增长,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较高,其商标保护方式也很具有代表性。
腾讯公司的核心商标之一为腾讯,为此腾讯公司不仅仅在多个类别同时注册了这些商标,加字,减字,近似的商标也都大量注册,为的是最大程度减少其他企业对核心品牌造成冲击的风险。
而对于正在发展的品牌如全民突击,鉴于其目前也许不是最核心的品牌/产品,但从其注册多个类别商标来看,腾讯集团对其重视程度很高。
更为少量注册的商标如腾讯云慧译,腾讯云慧语,都是2019年最新注册的商标,这些商标只在特定类别进行了商标注册,可以看出腾讯未来发展或许在这些方面有所发展。
像BAT,京东,华为这样的大公司,有成熟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其他企业可以将其作为样板借鉴。笔者总结了以下几个商标保护策略。
对于公司核心品牌和产品,进行全类别注册,并同时尽可能多地将近似商标注册下来。
对于明确重点发展的产品或服务,进行多类别注册。
对于有发展规划的产品或服务,进行针对类别注册。
另外,想要以此了解目标公司商标布局,需要掌握商标查询工具,从而通过巨头与竞争对手新申请的知识产权,调整自己专业的布局。
——————————————————————————————
我是小明,聚焦于“知识产权”话题。目标读者:每一个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创造价值,但尚未认真思考过如何好好保护这些价值的创业者。
在系列中,我将覆盖多个领域,结合国内国际时下最新的知识产权热点事件,分析知识产权在商业环境中的作用与发展。
关注“知识产权”,希望分享、讨论的朋友可以加我的微信共同交流:smy74000
延伸阅读:
江小白商标纠纷,产销分离消费企业启示录|知识产权避“坑”系列
小猪佩奇在中国的知识产权战争|知识产权避“坑”系列